“最近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,‘時間都到哪里去了’,對我們華菱星馬來說,也是如此。產品、人才、技術我們都不缺,我們缺的是時間。再給我三五年的時間,我們一定會趕上來。”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華菱星馬)董事長劉漢如這樣回答記者關于“如何看待卡車第一、二陣營與華菱星馬的位置”的問題。
2月26日,華菱星馬在大本營安徽馬鞍山召開2014商務大會。記者從會上了解到,2013年華菱星馬銷售重卡2.3萬輛,同比增長53%;銷售專用車上裝1.2萬輛,同比增長61%。
華菱星馬集團董事長劉漢如講話
與此同時,華菱星馬去年新推向市場的漢馬動力發(fā)動機也表現(xiàn)不俗,裝車超過2000臺,覆蓋了自卸車、牽引車、攪拌車等多種類型。這與去年華菱星馬全國范圍內的密集推廣有關。記者了解到,2013年,華菱星馬在全國范圍內舉行了近30場推介會,深入各地向用戶介紹、推廣漢馬動力和天然氣重卡。
劉漢如指出,雖然2013年華菱重卡銷量增幅很大,增速居行業(yè)第二,但這屬于“恢復性增長”,更重要的是,趁著這一年,華菱星馬調整了公司內部結構,最大限度地激發(fā)了員工活力。
“今年我們的目標是,3萬輛重卡底盤,1.5萬輛專用車上裝,同時要在海外市場下功夫,爭取出口量要超過3000輛。漢馬動力發(fā)動機的裝車量要達到7000~8000臺。無論整體市場情況如何,華菱星馬在未來三四年內要保持每年30%的穩(wěn)定增長。”劉漢如告訴本報記者。
對于整個重卡行業(yè),劉漢如對2014年的判斷是“不慍不火”,銷量預測為75萬輛。
2013年整車回彈漢馬動力試水良好
2013年對重卡市場來說,是回暖的一年。國家經濟趨穩(wěn),軌道交通、房地產、舊城改造和城市化投資增加了對重卡的需求,帶動了全年的重卡總銷量達到77萬輛,同比增長21.7%。
華菱重卡也實現(xiàn)了與行業(yè)相同的走向———全年共實現(xiàn)重卡銷售23047輛,專用車上裝銷量11903套,同比分別增長52.94%和61.29%。其中,實現(xiàn)出口2580輛,同比增長68.84%;天然氣重卡銷量達到990輛,同比增長3.46倍。
華菱星馬集團營銷總監(jiān)夏宏作營銷工作報告
華菱星馬營銷總監(jiān)夏宏總結,這一業(yè)績的取得依賴于過去一年在以下兩方面的努力:
一是大力推廣新產品,特別是歷時3個半月在全國20余個省級區(qū)域內舉行大規(guī)模的巡展活動,同時舉辦了30余場用戶座談會,推廣漢馬動力、輕量化、LNG產品和專用車產品。
二是推進了營銷機制改革,為市場營銷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。具體說來,在重卡板塊,廣泛推行營銷人員駐點經銷商和服務商的制度,全面實行績效考核;在專用車市場大膽改革,打破原有的區(qū)域市場劃分,將有能力的營銷人員推向市場,實行自主經營、風險自控,在甘肅、新疆等薄弱地區(qū)市場得到了拓展,銷量增長迅速,增加了營銷體系的活力和一線市場人員的積極性。同時,拓展融資渠道,適度放松了金融政策和價格政策,有力促進了汽車金融業(yè)的發(fā)展,汽車租賃車輛共完成9693輛,占總銷量的48.26%。
此外,在渠道開拓上,2013年全年華菱星馬新開發(fā)銷售渠道50家,其中有效渠道32家,新開發(fā)渠道的銷售數(shù)量達到842輛,新開發(fā)渠道銷量超過50輛的經銷商8家。
華菱星馬2014年關鍵詞:出口、服務和金融
在主流商用車企業(yè)中,華菱星馬是最后一家召開2014商務大會的企業(yè)。劉漢如解釋說,這是因為自己對內進行了“大改革”,以應對新一年的機遇和挑戰(zhàn)。
在他看來,一批一、二線城市因霧霾天氣將強制淘汰大量黃標車,為新車尤其是新型環(huán)保自卸車帶來了新的增長機遇。新的城鎮(zhèn)化建設帶動各地政府重新掀起建設熱潮,也將對各地重卡市場終端需求的提升起到積極拉動作用。劉漢如強調,物流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,將給重卡行業(yè)帶來新的需求變化,物流車可能成為2014年的亮點。
針對這個形勢,華菱星馬將在2014年推出兩款新產品,包括一款物流牽引車和一款自卸車,而且將繼續(xù)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清潔環(huán)保、輕量化的天然氣重卡和自主研發(fā)的漢馬動力。
從工作重點來看,華菱星馬在2014年主要對海外市場、服務質量和金融支持方面做出努力。
2013年,華菱星馬通過聚焦重點市場,加強對招投標和中資公司海外項目的關注,大力解決市場新技術標準和準入問題,海外市場得到了增長。出口國增加到65個,東南亞市場和俄羅斯市場表現(xiàn)突出,東南亞年度總訂單超過1000輛。今年,華菱星馬將進一步加大出口力度,轉變出口車型結構,增加物流車輛、星凱馬車型和攪拌車的推廣力度。
服務上,華菱星馬2014年將從以下六方面開展:第一,繼續(xù)推行“大服務”理念,完善服務網絡體系建設;第二,調整服務政策,提高服務站的服務積極性;第三,強化措施,進一步提高市場配件保障能力;第四,加大培訓力度,提升維修能力和服務水平;第五,編制整車、發(fā)動機、變速器、車橋維修及零部件圖冊;第六,加強內外管理,提高團隊活力和戰(zhàn)斗力。——商用車